号: 003187229/202210-00003 信息分类: 规范性文件发布
发布机构: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成文日期: 2022-09-29 发布日期: 2022-10-05 10:31
文  号: 宿政办秘〔2022〕37号 性: 有效
生效时间: 废止时间:
名  称: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州市健全 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若干举措的通知
政策咨询机关: 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 政策咨询电话: 0557-3060358

365bet进入官网_365bet体育在线投注_365bet取款要多久

来源:宿州市政府 浏览量: 发表时间:2017-01-23 10:29 编辑:admin


2017年1月11日在宿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

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 杨军
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“十三五”实现良好开局

过去一年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攻坚克难,开拓进取,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。

初步核算,全市生产总值1351.8亿元,增长9.1%;财政收入139.8亿元,增长11.3%;固定资产投资1270亿元,增长12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.9亿元,增长12.3%;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33元和9917元,分别增长8.1%、8.5%;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一产比重首次降至20%以下;节能减排达到省控目标;主要动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。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加快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,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85%,整体实力显着提升。

一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。工业主导地位突出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5.6亿元,增长9.3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1户,产值超亿元企业530户。持续实施“3111”工程,“三个10”项目顺利推进,实现首位产业产值720亿元。“调转促”步伐加快,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30亿元,增长15%;依托“全创改”,统筹推进“三重一创”,云计算产业基地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,市经开区生物医药、砀山果蔬食品生物科技、萧县功能性新材料3个市级战新基地启动建设,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.6%、25.9%。3D打印、石墨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建立,国盾量子通信落户宿州,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。产业发展后劲增强,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、和泰陶瓷等190个项目开工建设,新亚电子等192个项目进度加快,立诚包装等85个项目建成投产,“大新专”项目投资640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的146%,获批专项建设基金29.8亿元。积极对接徽商大会等招商活动,实际到位内资1040亿元,增长15.6%;利用外资7.3亿美元,增长8%。新型业态加速成长,电子商务异军突起,全市网上农产品销售55亿元、增长20%,泗县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。砀山、灵璧分别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,萧县获评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,全市旅游总收入120亿元,增长20.7%。

二是城乡建设面貌一新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顺利启动,《大宿城空间战略发展规划》编制积极推进。全市实施重点工程205项,完成投资231.9亿元。郑徐高铁宿州段、宿灵泗快速通道正式通车,宿萧砀快速通道基本建成。宿州东站扩建、市政务服务中心加快建设,拂晓大道综合改造顺利完成,万达广场、南翔云集开业运营,植物园建成开放,主城区实现双“80”目标。“555”工程扎实推进,县区开工建设重点项目99个,渔沟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。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,建设房产超市,充实房源项目库,货币化安置比例达70%;完成征迁拆违733万平方米,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.2万套,开工率、基本建成率均居全省前列。城市管理文明有序,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扎实开展,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,“城管服务超市”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。城市功能持续完善,“智慧城市”13个平台类、民生类项目一体推进,成功获批国家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、“宽带中国”示范城市、省首批优先发展公交示范城市。城乡生态不断改善,全市新增绿地面积487万平方米,建成绿道70公里,新造林14.7万亩,森林增长工程通过验收,新汴河景观带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,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,埇桥区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县区;美丽乡村建设加快,完成4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、43个中心村建设任务,“三线三边”环境治理成效显着;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加大,非煤矿山整治有力推进,秸秆综禁成效明显,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宿州变得更美了,为宿州点赞的更多了。

三是现代农业全面提升。粮食总产403.2万吨,实现“十三连丰”。建设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,着力打造现代农业“两区”升级版。农业经营主体向多元转变,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229个、3970个、9893个,分别增长30.9%、9%、11.5%。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全省领先,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加工产值1027.8亿元、增长9.2%,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16家。砀山酥梨进入“全国果品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30强”。农村重点改革扎实推进,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顺利实施,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比重达25%,“劝耕贷”试点在全国推广。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、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,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,埇桥区荣获省“江淮杯”四连冠。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%以上。

四是脱贫攻坚稳步推进。11.91万贫困人口、1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。建立健全“1+28”政策体系,形成脱贫攻坚政策“组合拳”。强化定点包保责任,359个贫困村实现“脱贫攻坚第一书记”全覆盖。落实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,扶贫对象基础信息进一步完善。启动脱贫攻坚“十大工程”,5000个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到户,建成12100个户用、189个村级光伏电站。在全省率先开展贫困人口综合医保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,市内医疗机构就诊费用通过综合补偿后,其余合规费用再补助90%,在全国健康脱贫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700人,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8150户,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生学杂费全部免除。

五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入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,“去降补”任务落地见效,商品房去化周期由16.5个月降至12个月,政府平台融资成本不超过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.3倍,“营改增”降低企业税负3亿元,减负率25%。“放管服”改革深入实施,行政审批“三集中、三到位”全面落实,行政审批类、公共服务类项目“网上可办”;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深入推进,“五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全面实施,新登记注册企业10870户,增长29%。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,全年新增贷款166亿元、增长38%,直接融资102亿元、增长308%,均创历史新高。主板辅导备案企业2家,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。大力发展股权债权投资基金,各类基金总规模93亿元。萧县民间投资工作在国务院大督查中获得肯定。城市智能管网、206国道北段改建工程等6个PPP项目有序推进,吸引社会资本44亿元。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,新增城镇落户8667人,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。基本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域发证。文化体制、医药卫生、国资国企、统计调查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。宿州海关正式开关,全市进出口总额4.7亿美元。园区发展活力增强,市经开区成功扩区,宿马园区荣膺“中国产业园区营商环境百强”,市高新区蝉联“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佳”,鞋城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制鞋产业发展高层论坛。

六是民生福祉不断改善。全市民生支出265亿元,占财政总支出的85.1%。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,再获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市。10件惠民实事顺利实施,新增电动公交车60辆,新建改建乡镇公厕100座,市、县城区老旧电线改造稳步推进。新增城镇就业5.4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。“五险”参保180万人次,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,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50.2元,城乡低保人均月保障标准分别增长11.6%、36.4%,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33%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5所,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155所,4所职教中心转为普通中专。埇桥区获评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增加到24所,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6个、省级群众满意村卫生室11个。实施全面两孩政策,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前列,泗县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。入选“中国好人”5名、“安徽好人”25名。《平安是福》晋京赴省演出圆满成功。成功举办2016宿州国际网球公开赛和第二届宿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。食品药品监管规范有序,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。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,依法关闭非法企业418家,取缔非法加油站614个,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。“平安宿州”建设扎实推进,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。“七五”普法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顺利启动。全民国防教育、国防动员、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,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“七连冠”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实现“八连冠”,侨务、科普、防震减灾等工作荣获全国先进荣誉称号,物价、外事、对台、档案、气象、民族宗教、妇女儿童、地方志、残疾人等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。

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,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。扎实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积极开展“讲看齐、见行动”学习讨论,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“30条”,持续深化效能建设,有效整治“中梗阻”和“基层板结”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,落实重大决策法定程序,推进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,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,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,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21件,政协建议案和委员提案252件。深化政务公开,切实做好市长热线和网络问政工作,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落实中央巡视组“回头看”反馈问题整改,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,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。

各位代表!一年来的实践探索,我们对推动宿州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:

必须坚持看齐在前,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,做好结合转化文章,着力释放自身发展潜力;

必须坚持发展至上,把工业化、城镇化“双轮驱动”作为强市基本方略,持续推进工业“3111”和城乡建设“555”工程,着力夯实跨越赶超基础;

必须坚持民生为本,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,着力保障改善民生;

必须坚持担当有为,持之以恒抓主抓重、苦干实干、提速提效、争先争优,着力营造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。

奋斗历尽艰辛,成绩来之不易。这是市委总揽全局、坚强领导的结果,是市人大、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,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、顽强拼搏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全体劳动者,向离退休老同志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和人民团体,向中央和省驻宿单位、人民解放军驻宿部队、武警官兵、政法公安干警,向参与宿州建设的海内外客商、广大援宿干部,以及所有支持宿州发展的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,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清醒认识到,我市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:实体经济困难依然较多,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,制造业投资、民间投资有所回落;新兴产业规模较小,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,人才相对缺乏,创新驱动能力不强;城镇化水平较低,中心城区能级不强,城乡县区之间发展不均衡;脱贫攻坚任务艰巨,环境保护、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;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,少数干部不敢为、不愿为、不善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,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。对此,我们将高度重视,认真解决,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!

二、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

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,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重要一年,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。当前,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,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。经过多年努力,我市经济总量、产业素质、综合实力都有了较大提升,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潜力巨大,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,改革红利持续释放,奠定了实现新发展的坚实基础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,抢抓机遇,迎难而上,就一定能够实现“中部崛起闯新路、皖北振兴走前列”的奋斗目标。

立足新起点,面对新征程,省第十次党代会、市第五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、坚定不移闯出新路的战斗号角,接下来必须真抓实干,更加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。突出创新发展,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,以持续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;突出协调发展,促进城乡发展要素平等转换、合理配置,加快建成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;突出绿色发展,坚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,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;突出开放发展,加快建设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,着力打造皖北改革开放新高地;突出共享发展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,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,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、城镇化双轮驱动,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,加快振兴县域经济,统筹推进各项工作,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宿州。

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%左右,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%左右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5%左右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%左右,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.5%、9.5%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,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,主要动态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。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:

(一)突出创新驱动,持续抓好工业经济

加快产业发展。实施第二个“3111”工程,完成“三个10”任务,各县区、园区分别新签约规上工业项目10个、新开工规上工业项目10个、新投产规上工业项目10个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0亿元。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统筹推进“三重一创”,做大做强做实省、市两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,推进市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申报省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,择优再启动一批市级基地。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。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%、16%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宿州篇,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,全面提升轻纺鞋服、食品加工、化工建材、板材家居等传统产业。实施重点技改“1245”行动计划,推进重点技改项目200个,完成技改投资470亿元。开展质量品牌提升工程,争创一批省名牌产品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。

主攻招商引资。坚持“工业项目、招大引强、税源企业和环境保护”原则,推进战略招商、产业招商、全员招商、以商招商,实际到位内资1160亿元、增长12%,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%。坚持招商周、领导带头招商制度,调动各类主体招商积极性,真招商、招真商。全面落实“四督四保”要求,力促美为食品等158个项目开工,加快紫金新材料、和佳医疗等246个项目进度,确保海升果酒、吉之宝凉茶等67个项目建成投产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0亿元、工业投资750亿元。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0个,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50个。不断充实“大新专”项目库,确保重点项目储备规模超5000亿元。加大引智引技力度,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5个、创新创业人才20名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,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%。

夯实园区载体。引导各类园区依法合规、节约集约、错位发展,壮大主导产业,力争省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过30%。支持市经开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,支持宿马园区引进一批能够迅速集聚人气的工业项目,支持市高新区壮大云计算产业,支持鞋城产业集聚和生产配套功能提升。推动各县区开发区发展,加快砀山通用航空工业园、张江萧县高科技园、埇桥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、灵璧医药健康产业园、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建设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,加快水、电、气、路等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,完善园区配套功能,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。

提升创新能力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系统推进“全创改”,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体系。认真贯彻省“1+6+2”政策和我市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,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。支持企业申报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、科技企业孵化器3万平方米。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,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。各县区、园区结合自身产业特点,与高校、中科院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,围绕各自首位产业分别打造一个“双创”发展平台。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各类创新基金,用好用活科技投入政策,确保全市研发经费投入5亿元,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15件。全面落实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优惠政策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。

(二)突出城乡统筹,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

掀起棚改热潮。抢抓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,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,围绕“五年规划、三年完成”目标,完成棚户区改造1500万平方米以上,累计完成总任务的80%。坚持市区联动,全面拉开道东区域棚改序幕,改善道东区域形象。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,货币化安置率60%以上。加大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力度,加快建设房产超市。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,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,同步推进安置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

加快城乡建设。投资300亿元,实施四大类210项重点工程。主城区力争实现“双85”目标,产城一体推进汴北发展,启动电视发射塔和各类体育场馆建设,加快市立医院新区、动物园建设,全面建成市客运中心站,确保儿童医院、体育馆、城市规划展示馆、“三馆”投入使用。继续实施“555”工程。县城5项工程:规划实施市级及以上特色小镇不少于3个;提升园林绿化工程不少于10个;完善停车场、一类公厕、充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少于10个;建设民生项目周边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少于10个;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总任务的80%。县城5项任务:完成PPP融资5亿元;征迁整理净地1000亩;完成补充耕地指标3200亩;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省下达任务;完成县级农村垃圾治理和污水治理专项规划。镇村5项工作:创建1家省级优秀旅游乡镇或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;贯彻实施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;创建1个年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“示范村”;消除年经营性收益2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达上年基数20%以上;完成辖区50%以上县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管网、处理设施建设和非卫生厕所改造。

完善基础设施。启动宿州火车站综合改造,力争完成符夹线扩能改造、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、宿州东站扩建、宿淮铁路蒿沟站建设,持续推进淮宿蚌城际铁路、合肥-新沂高铁、宿州-蚌埠高速、宿州-阜阳高速宿州段前期工作。支持萧县轨道交通对接徐州地铁一号线。开工建设符离大道、宿淮快速通道等8条国省干线一级公路。推进宿州机场、泗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,开工建设砀山通用机场。完善城市路网体系,加快建设西外环线,完成主城区道路交口渠化规划编制。实施银河三路综合改造,加快人民路与拂晓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。加快城区夜景照明等PPP项目建设。加快浍河航道升级改造和新汴河复航综合整治前期工作。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。继续实施“宽带宿州”战略,加快“无线城市”建设。

提升城市管理。持续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,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。加快“智慧城市”建设,抓好信息资源整合共享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。大力实施海绵城市、城市绿道、花满宿州建设,全市新增提升绿地800万平方米以上,新建绿道70公里,建设街头游园20个。加快推进公交示范城市建设。落实市容治理条例,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,完善污水、垃圾、供水等配套设施,提升城市服务功能。积极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,改进城市管理工作,促进共建共管、共建共享。

(三)突出三产融合,持续振兴县域经济

加快建设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面落实“五个三”要求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深入实施“4636”行动计划,加快县区核心区、乡镇示范园建设。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,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250个,新增示范家庭农场、示范农民合作社各80个。提高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,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,积极发展品牌农业、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,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。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,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,扩大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,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仲裁机构建设。推进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“三变”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,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开展“三变”改革试点。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,开工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,汛前完成2条中小河流治理。加快返乡创业园等载体建设,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。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,摸清“三农”新家底。

全力打好现代农业“三大战役”。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,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,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00亿元,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突破600家,每个县区新增产值超10亿元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少于1家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,鼓励社会资本建立秸秆收储和加工处理设施,规划建设秸秆收储点30个。做大做强淮宿建材等企业,加快安徽禾吉等项目建设,确保康桥生物项目建成投产,每个县区各引进亿元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不少于1家,全市秸秆产业化利用率每年提高20%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,深入实施“三线三边”环境治理,再建3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,完成48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改建设,每个县区建成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。

继续主攻县域经济。支持各县区发挥比较优势,培育壮大首位产业,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。继续推进乡镇工业项目向县区开发区集中、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、耕地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集中,夯实县域发展产业基础。扎实推进镇当县建工作,扶持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。开展“一县一策”专项扶持,强化工作调度,加强督查考核,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,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。

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。加快发展科技研发、信息咨询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,壮大信息消费、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,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、高品质转变,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。实施“农业+互联网”行动,积极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,努力提高工业品下乡、农产品进城的电商贡献率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,支持建设电商产业园,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,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,抓好皇藏峪5A级景区创建,推进新汴河风景区等4A级景区创建,全力打造符离大道沿线景点,旅游总收入超过130亿元。拓展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交通物流网络,新建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。开工建设苏宁广场,加快南翔恒泰商贸物流城、国购广场、宿州百大农产品物流中心三期建设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70家。

(四)突出问题导向,持续深化改革开放

推进重点改革。围绕基础性、关键性领域,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,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,全面落实“去降补”各项任务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建立全面规范、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,加强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。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和“三集中、三到位”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不断提高行政效能。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全面落实“五权不变、五有并轨”,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优化营商环境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。积极稳妥推进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司法、国资国企、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,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、民心所向。

强化金融支撑。推进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建设,继续实施金融“五个一工程”,全年新增贷款155亿元、增长15%,实现直接融资55亿元。充分利用贫困县上市挂牌优惠政策,力争主板在审2家、辅导备案2家,新增新三板挂牌5家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培育壮大市级投融资服务平台,继续做好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工作,积极推广PPP模式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领域建设。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来宿设立分支机构,深入推进“4321”新型政银担合作、“税融通”贷款、续贷过桥等金融创新业务。做大各类基金规模,加快发展天使投资基金、风险投资基金、新三板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。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,加强金融风险管控,打击非法金融活动,守住风险底线。

扩大对外开放。积极融入中部崛起、淮河生态经济带、皖北振兴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,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。加强区域合作交流,推进宿州与淮北一体化发展、与徐州全面融合发展,主动参与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,提升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互通对接能力。加快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,积极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,完善“一站式”通关服务体系,加快建设内陆无水港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,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合作,全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
(五)突出民生福祉,持续完善社会建设

扎实推进绿色发展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,坚持生态优先,严格环境执法监管,深入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。持续抓好非煤矿山整治,强化燃煤、扬尘等污染控制,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,确保完成空气质量考核目标。积极建设黄河故道等“两河一廊”绿色发展板块,扎实开展北沱河、奎濉河等重点河流水污染整治,大力防治畜禽养殖污染,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、限养区,全面推行市县乡三级“河长制”。启动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,完成芦岭湖城市湿地规划编制。加强水源地保护,加大城乡黑臭水体整治。统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、土壤污染治理。落实市城镇绿化条例,启动林业增绿增效行动,造林16.8万亩。

统筹发展社会事业。推进主城区名校建分校,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。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,推进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,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,支持宿州学院等高等院校发展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,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,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,扶持戏曲、书画等文艺事业发展,提高文化供给能力。积极申办第十五届省运会。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,深入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大计划,加快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、标准化村卫生室,实施“四型医院”创建,开展“健康进万家”活动,积极推进“三保合一”,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。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,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。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,“五险”参保185万人次以上,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20万人以上。加快养老事业发展,完善保障老年人权益制度。积极打造孝文化名城、儿童幸福生活城、关爱弱势群体模范城。大力支持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认真做好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防震减灾、残疾人、红十字、地方志、档案、对台、气象等工作。

积极创新社会治理。深化平安宿州建设,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。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、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,集中化解信访积案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,深入开展“铸安行动”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城创建,加快建设市食品检验中心。全面完成城镇社区标准化建设,继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。优化应急联动和防灾减灾救灾机制。完善价格调控体系,保持市场平稳运行。扎实开展“七五”普法。加强国防动员、人民防空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,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,常态化做好“双拥”工作。

扎实推进33项民生工程,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,以更大力度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。

1﹒主城区继续实施集中供热试点工程,5000户居民用上暖气。

2﹒主城区新增120辆新能源公交车、30个公交车充电桩,新建改建5个公交首末站,优化公交线网,建成公交智能调度和信息化管理系统。

3﹒对主城区12个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。

4﹒主城区建成1500个免费Wi-Fi热点。

5﹒实施老城区道路、环城河、公园亮化工程。

6﹒完成主城区公厕改造提升。

7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再解决9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。

8﹒智能化改造全市乡镇(街道)为民服务中心大厅,建设村(社区)政务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。

9﹒新建1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。

10﹒在农村偏远地区建设135个惠农金融服务室。

三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年度战役

认真贯彻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基本方略,聚焦脱贫攻坚十大工程,推进精准扶贫、监测评估、防范返贫、责任落实四项机制全覆盖,完成107个贫困村出列、12万人脱贫任务。

强化精准施策。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、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推进行动,引导贫困户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活动,加强精准到户产业扶贫。推进就业脱贫工程,完成市级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工作,实现贫困劳动者就业2000人。实施光伏脱贫工程,新建村级光伏电站70个、户用光伏电站1.1万户。发展电商扶贫,新建贫困村电商平台500个。发展乡村旅游扶贫,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、市级旅游扶贫示范点各5个。推进金融扶贫,加大扶贫小额信贷、贫困户子女助学贷款发放力度。完善各类教育资助方式,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。落实健康脱贫政策,切实解决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问题。实施兜底脱贫工程,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,实现低保线、扶贫线“两线合一”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76人、危房改造12000户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续建新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500公里,逐步实现贫困村光纤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。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。

落实精准帮扶。进一步压实“单位包村、干部包户”、驻村扶贫工作队责任,加强基层组织和扶贫干部队伍建设,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。实施“百企帮百村”精准扶贫行动,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到村入户扶贫济困。深入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,促进社会资源向贫困人口聚集。坚持扶智强志,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,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,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、自主脱贫。

完善体制机制。严把精准识别标准,强化动态管理,应退则退、应进则进,确保扶贫对象更加精准。落实防范返贫机制,对已脱贫人口、已出列贫困村,在一定时期内,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、支持力度不减,确保稳定脱贫。加大资金投入,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,市、县两级财政均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%以上,增列专项扶贫资金预算。市、县两级政府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部分,确保50%以上用于脱贫攻坚。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,确保40%以上优先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。加大融资力度,充分利用农发行、国开行长期低息扶贫专项贷款。强化资金监管,建立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,开展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绩效监督。健全考核奖惩机制,坚持“月调度、月点评”,强化督查、审计、专项巡察。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责任制,严肃问责追责。

四、着力提升政府工作水平

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,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特别是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,切实加强自身建设,讲看齐、见行动,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。

持续建设法治政府。坚持“法无授权不可为、法定职责必须为”,时刻做到心中有法、行必依法,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。严格执行政府决策程序,不断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。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权,积极推进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、执法全过程记录、执法文书规范化、执法公示制度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,全面实行规范性文件“三统一”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,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、政协建议案和委员提案,广泛听取人民团体意见,全面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监督。深入推进政务公开,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
持续建设为民政府。坚持把群众获得感、社会满意度作为政府工作的晴雨表、风向标,全力以赴解民忧,全心全意惠民生。创新联系群众方法,完善市长热线、政风行风热线功能,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、回应群众关切。加大社会事业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,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。建设公共基础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,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共享。加强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体系建设,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和服务平台,促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升级,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和企业。

持续建设高效政府。切实强化担当意识,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,恪尽职守,夙夜在公,坚决做到知责、尽责、负责。紧盯“动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”,深入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严肃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,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,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。推进政府服务方式创新,勇于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,善于运用市场化、社会化方式,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。推动效能建设常态化、长效化,重拳整治“不作为、乱作为、慢作为”、“中梗阻、基层板结”,切实打通“最先最后一公里”,确保政府工作掷地有声、落实见效。

持续建设廉洁政府。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,自觉加强和接受党内监督,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“一岗双责”,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。自觉践行“三严三实”,深入开展“讲看齐、见行动”学习讨论,巩固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成果,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“30条”,继续抓好“四风”新问题治理。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、招标行为,加强“三重一大”事项管理。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,对重大项目、重点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。强化行政监察,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,严肃责任追究,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,保障发展、取信于民。

各位代表!实干成就梦想,拼搏创造未来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凝心聚力、锐意进取,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,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宿州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null